新闻中心详情

“走出去”如何“站得稳”?

发布时间:2016-05-13 来源:

        上周,北京在寒潮的压制下升温乏力,打破了30年来同期白天最低气温纪录。而同一时刻,在北京的一间普通会议厅里,却显得暖意融融。1月24日,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2015年工作汇报会召开,这是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人士的一次聚会,为2015年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画上完美句号的同时,也为接下来“十三五”的林产品贸易发展“把脉开方”。这里不仅有思想的碰撞,也有未来方向和出路的讨论。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不止步于“走出去”,更要思考如何“站得稳”。

莫桑比克的中国林业企业已融入当地经济社会 迟诚 摄

        压力VS动力

        困境亟待破解

        2015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5.81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400亿美元,林产品生产和贸易跃居世界首位,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林业产业大国。在强大数据支撑的成绩面前,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林业产业所面临的升级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程宝栋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介绍,中国林业产业面临的升级压力体现在,造纸、家具、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木地板等部分林产品已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驱动林业产业发展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优势不断下降。此外,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凸显。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所长叶克林认为,林产品国际贸易与投资,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是需要思考的。人们一直在提中高速,但同时也不要忘了中高端。中高端林产品需求很大,但是供给紧张。产能过剩的困境,不是因为需求不足,而是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中国应该从日本、韩国的林业产业发展中寻求启示,如何拿别人的资源发展自己的产业,这样既发展了经济,也保护了本国资源。而新兴大国的崛起,例如印度等作为当前林产品国际贸易的“搅局者”,又有哪些值得研究学习的。

        尽管有专家预测,2016年全年林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可能呈现低迷的走势,木材供需矛盾受到天然林商业性禁伐影响进一步扩大,人造板出口困难重重……林产品国际贸易在一系列困境之下,找准突破口,致力于林业产业优化升级,压力何尝不能转化成一种动力。

绥芬河口岸见证了中俄林产品国际贸易的风云变化 迟诚 摄

        限制VS优化

        升级如何实现?

        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实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句话上。众所周知,产业升级的主要内涵是指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传统低技术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3个转变的背后,体现的是来自资本、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释放的是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信号。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满介绍,林业产业三产的比值,从“十五”期间的52∶41∶7到“十一五”期间的38∶53∶9,再到“十二五”期间的33∶51∶16,一产的比例持续下降,表明林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而三产比例的大踏步前进,更是可喜可贺。而“十三五”林业产业总产值预测可达9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可实现1800亿美元。随着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林业一产比例继续下调;二产盘整,淘汰落后产能;三产将继续上调。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顾问张森林建议,要回答去产能、去库存这个问题,要思考是阶段性的产能过剩,还是释放了其他信号。林产品进出口,要研究结构和优化结构,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的是高附加值产品。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国林业产业对外投资和转型升级?程宝栋认为,产业升级主要包括两种途径,即技术创新与产业外移。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靠“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来推动产业升级,未来应着力通过输出FDI来推动。“一带一路”是中国中长期统领性战略,扩大沿线国家贸易与相互投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一带一路”是“走出去”的优先方向,同时它是引领,而不是限制,要真正实现林业产业升级,还需突破“一带一路”的区域限制。

        方向VS出路

        势头怎样保持?

        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副司长张艳红表示,从“十一五”的900多亿美元的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到“十二五”收官的1400亿美元,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不仅是在数量上有了跨越式发展,在结构上也得到了调整优化。进出口国别更为多样化,贸易热点问题的应对也更加积极、理性和有效;在走出去方面,林业企业向更加现代化和符合国际要求的方向发展。张艳红说,“十三五”期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加强产业合作和生态合作;在走出去方面,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和口岸建设,强化培育境外经济。

        林业具有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但经济功能同样不容忽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认为,树木不是不能砍伐,而是需要科学经营管理。目前,我国大多数木材都是依赖进口,林产品国际贸易要想维持好的势头,在新常态下需要调整战略、提升技术。国际森林资源是有限的,也是越来越少的,我们应该多部门协调合作,提升木材的自我供给能力。而在木材加工方面,不同的树种,各有特色和优势。要通过科学技术,让不同的材型提升价值,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林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木材和木制品,对外依存度50%左右。我国巨大的木材消费需求促使我国每年必须有庞大的进口木材量,而数量巨大的木材进口量需要更多港口或口岸发展的支撑,因而贸易集群由口岸向内地发展也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国家林业局林产设计院总工程师肖小兵认为,国内对于原木的消费需求并非饱和,进口木材集中于沿江、沿边,但是中部也是很需要木材的,只是苦于物流成本的制约。木材运输如何沿长江往上走,需要从水路和铁路两方面入手。首先是流转中心的建设,其次是有没有可能建立木材的绿色通道,不能让最后的两千公里阻碍其发展。

        2015年,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有成绩、也有困境。展望“十三五”,林产品国际贸易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又会带给中国林业产业哪些惊喜,刚刚开始就让人期待不已。

相关信息